
发展中医药,株洲又有大动作。
9月29日,株洲中医药大会暨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动员大会召开,株洲市委、市政府以及省中医药管理局主要领导出席。
大会规格为何如此之高?株洲发展中医药事业有何优势?怎样成为全省的“排头兵”?知株侠为你一一道来。
以历史主动精神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今年8月,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名单公布,株洲等6个市入选。
消息传到株洲,中医医院、中药企业从业人员备感振奋,“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株洲将要有大动作了。”
的确如此,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知株侠认为,株洲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政策红利之多前所未有。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曾几何时,在西医的冲击下,这块瑰宝蒙尘失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把发展中医药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
“十三五”期间,党和国家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实施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全面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这些重大政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第一次。
省市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近年来,全省中医药大会、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愈发清晰。
在这样的背景下,株洲积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面推进中草药事业发展是英明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9月24日,我市又抢先一步,在全省先导区中率先出台了实施方案。
“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认清发展现代中医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曹慧泉的一番表态,足见株洲以历史主动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的紧迫感、行动力。
疫情考验下株洲中医药展现不俗实力
2020年2月16日,株洲市新冠肺炎定点集中救治医院,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省年龄最大的确诊患者——90岁的曲奶奶治愈出院了。
消息一出,全国瞩目,它向世人证明了株洲中医药事业的不俗实力。
发展中医药事业,株洲有何底气?知株侠细细梳理,发现株洲先天优势明显,后天实力不俗。
自带独特标签。株洲是神农福地,中华民族始祖和中医药始祖——炎帝神农安寝于此。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之一就是“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可以说,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这个标签,是株洲与生俱来的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株洲可谓是“老天爷赏饭吃”,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境内的罗霄山脉被誉为“华中地区中药基因宝库”,有各类中草药2000余种,全省第一批35种道地药材株洲拥有11种,白芷、黄精、玉竹、厚朴、湘艾等药材品质精良、深受市场欢迎。

科研实力雄厚。光有天赋还不行,后天努力得跟上。晒晒我们的科研家底: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全省唯一的省属中医药学校,被誉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摇篮”;省直中医院综合实力全国百强,有全省唯一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基地;市中医伤科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及科技影响力排名全国第62位……
当然,这片沃土还孕育了不少名中医。杨升山、叶嵩高、谭兰香……一大批名中医积淀了浓郁的湘东特色,成为株洲中医药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片”。
产业优势明显。提及妇科千金片,女性朋友并不陌生。它是千金药业的明星产品,而这家企业也是株洲的明星企业。作为全省中医药龙头企业,目前,千金药业位列《中国中药企业排行榜》第40名,是全省唯一上榜的药品品牌。妇科千金系列产品闪耀全国,连续多年排名门类销量冠军。
实践经验丰富。在与疫情角力的这两年,株洲的中医药功不可没。在疫情最严峻时,我市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中医小组实行“一天一会诊,一人一处方,三天一调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治愈全省年龄最大的90岁新冠肺炎患者。
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的株洲路径
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大有可为,这是我们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底气。但对标先进,我们也有差距。比如,药材种植重点不突出,规模化品种少, 在“湘九味”中分量较小;炎帝生物、松本药业等后起之秀起步较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力有限;一批养在“深闺”的老字号中成药品牌需要升级推广……
如何扬优势、补短板,抢抓机遇当好“排头兵”?动员大会上,知株侠发现,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的株洲路径已渐清晰。
强化“IP”,擦亮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品牌。炎帝神农是株洲最独特的品牌优势。株洲将以中医药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龙头企业、老字号名所为主阵地,进一步提质、整合、新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同时,加快建设炎帝神农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炎帝神农文化产业公园,举办炎帝神农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等,全方位、多层次展示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构建全民覆盖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格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株洲深知,最关键的还是要让中医药能更好地治病、养生,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未来,株洲将深入推进“三智三联”数字化升级,探索中药制剂集中配制改革,创建市级中西医结合示范区等。这一系列大动作,都是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低成本的中医药服务。
以产业链思维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确保中医药事业发展长期可持续,关键在建强产业链。为此,株洲将通过建好罗霄山脉片区中药材大基地、培育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逐渐形成从药材种植到药材加工再到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中医药产业逐渐向大健康产业延伸,发展“中医药+旅游”,建设一批中医药文旅基地、康养基地、特色小镇等。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浸润古今。穿越千年,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在株洲积淀。如今,带着新的历史使命,株洲的中医药事业正蓄势待发!
相关新闻:湘、鲁、粤、沪、川的中医药改革怎么干?
2021年底,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联合批复同意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7个省份首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这个七个省份被寄予厚望,下半年它们将如何扛起中医药改革的大旗,答好中央交代的“必答题”,做好自己的“特色卷”呢?
随后,湘、鲁、粤、沪、川相继发布了各自的“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透过各省方案,解读这五个“中医药大省”将在哪些领域发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湖南:建设2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2022年4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
湖南的方案出台早,后续政策的推进也比较快。目前,湖南中医药改革已经进入整体推进阶段,能否探索出成功的中医药发展道路;能否总结出能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令人期待。
在必答题方面,与上海及其它省份相似,也是围绕管理机制改革、价格与医保、中医机构与企业管理、评价体系展开,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特色卷方面,湖南提出五大工程和四项行动,即服务提质工程、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产业振兴工程、文化弘扬工程;惠民行动、中西医协同行动、海外传播活动、质量保障行动。
整个规划十分全面,时间与目标推进路线也比较清晰。需要注意的是,湖南作为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此次方案重点提出建设2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结合近日湖南公布的先导区和试点县(市)名单来看,这些名单中有些县市经济不发达,但具备良好的中药材种植条件,后续是否有扶持政策出台,协助这些县市打造哪些产值过10亿的中药特色品种,值得持续关注。
山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倾斜
2022年6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
在必答题上,山东划分的更加细致,分为6个部分,即中医药治理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价格和医保政策、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质量监管、评价机制。虽是六部分,但和其它省份必答题的四部分内容大致一样。
在特色卷上,山东主要围绕深化中医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展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方案提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倾斜,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鼓励对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需持续治疗的中医病种,开展日间中医医疗服务,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费用参照门诊慢特病或住院政策支付结算。
广东:建设“区域中心智慧中药房”
2022年6月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打造“五大高地”,推动广东中医药走在全国前列。在必答题上,和其它省份大同小异,也是围绕中医机构管理改革、价格与医保、人才评价体系、中医药审评展开,也是健全四大机制方面的内容。在特色卷方面,广东省准备打造五大高地,即医疗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国际化高地。广东作为中医药大省的综合优势很明显,特别是从医疗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上看,广东得天独厚。数据显示,至2021年末,广东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3万个,有中医医院199家,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37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73家,中医执业医师5.24万名,2021年中医诊疗服务量达1.85亿人次,占全省诊疗服务量8.15亿的22.6%。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广东省进入前100名的医院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而规划中特别提出,加快推动智慧中医医疗建设,支持建设“区域中心智慧中药房”,提升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完善“治未病”服务网络。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大健康服务企业、中医药服务品牌及社会办中医机构连锁的集团化、规范化将是重大利好。
上海 :构建“五体一位”制度链
2022年7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
通读该方案发现,上海主要聚焦在制度方面的探索,将构建“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技能”的五位一体制度链。意图为全国率先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基础性的改革创新成果,为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上海方案”。
上海作为东方明珠,西医与中医交流最为频繁的窗口城市,在“促进中西医协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这三大“特色卷”任务中责无旁贷,未来将发力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样板、中医药国际标准的高地、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必答题方面,其主要围 绕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中药质量监管 这四方面展开。简单讲,就是围绕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中医药人才、中医药付费、中药标准与监管这四方面展开。近日, 上海就率先试点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还制定了试点病种按疗效价值考核的指标评价规则、数据采集及绩效支付办法,这也是 中医药付费改革具体举措之一,也是 “五位一体”制度链下的创新试验。
四川:开办传统中医惠民诊所7500家
2022年8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三区三领先”的建设目标,明确了三方面9项主要任务。
在必答题上,该方案提出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与其他省份必答题相似。但在目标的设定上,四川省的方案更加具体。
该方案提出,开办传统中医惠民诊所7500家,建设20—30个省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和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年诊疗量上升40%,达2.1亿人次,中医药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在特色卷上,四川提出要建设三大高地、二大特色工程,即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和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工程、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工程。如您想了解更多内容细节,可点下面的标题查看,这里就不展开阐述了。
截至目前,七个获批省份,还剩浙江、江西暂时没有发布本省的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后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责编:龙子琳
来源:知株侠微信公众号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图文丨尹朝晖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图文丨尹朝晖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督导
图文丨夏胜利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两个责任” 包保督导工作
图文丨夏胜利调研有效衔接工作
图文丨夏胜利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全年工作目标推进落实、有效衔接、居民自建房建设管理、财政等工作
尹朝晖慰问国庆中秋假期一线工作人员
图文丨炎陵县召开九龙通用机场项目建设调度会
下载APP
分享到